找到相关内容593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人生的最高享受是什么?

    ……恐惧重重,原因是有一个“我”的观念在作怪。学佛专破“我法二执”,既然“无我”,又怎会惧怕“我”之外的一切东西失去?既然佛弟子的“死”是对苦难世界的解脱,意味着在佛国净土的“生”,那又怎么会怕死?...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1476475.html
  • 修行:命终往生何所

    也做不到,那只有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兜率内院,以及其他佛国净土,以期了脱二死而证真常了。自明朝以来,好多禅师如莲池、彻悟等,均于悟后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或许就是为了不能做到变易自在而不得不发愿往生净土...但所谓生死去来者,乃对迷人着相时说。在悟人份上,既豁开正眼,彻见真心,则三界六道,皆非实有;十方净土,宛如水月。本既不生,如何有灭?本自不灭,缘何有生?生灭既无,何有去来?更何有方所? 六祖大师悟道...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3376715.html
  • 敦煌信仰活动的实用性

    密切相关的十殿阎王等等。   在洞窟营造方面也体现出明显的实用性。当时营造的洞窟,尤其是由上层统治者和世家大族营造的大型洞窟已成为家窟家庙,作为佛教圣地的光环已渐淡去,不再纯粹为神圣的佛国净土,世俗...宗派似乎并无什么理论上的有意识的抉择,而以世俗社会的实用态度待之,净土信仰特别流行正是这种实用态度使然。当时莫高窟壁画中,净土类大型经变画就特别多。净土宗倡导的念佛法门只要反复念诵“阿弥陀佛”或“...

    党燕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4578786.html
  • 圣严法师答:佛教徒怎样举行丧葬仪式?

    ──一则度化亡者超生净土佛国;同时安慰、启发亡者的家属、亲友。 至于家祭和公祭,最好同日举行,因为既然已经全体参与葬礼了,就没有必要另外举行;否则,除了拉长葬仪的时间外,只是显示个人和团体的突出感...而言,也许有其慰灵的作用;对佛教徒来说,则反而会扰乱亡者一心求生佛国净土。 自古以来,佛教的丧葬并没有一定的制度。但在中国,有关死者未亡之前的弥留,及命终后的沐浴、更衣、设灵位、伴灵、纳棺、出葬、埋葬...

    圣严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6/16531083247.html
  • 太原妙吉祥寺僧人弘法利生筑和谐

    佛国净土和充满精进修学、慈悲向善的僧众苑林。殊戒法师严谨的佛学治学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每个佛弟子,僧人的佛学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   妙吉祥寺发生的变化也感染着信众、居士们,他们不仅仅在佛学素养方面有...

    陈福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74785070.html
  • 中国佛教石窟与文人情怀

    在远离闹市的山清水秀之处,山静林郁,车马不尘,“宜其为群仙之洞府,宜其为诸佛之胜地”(《重修法华洞碑记》)。石窟寺院外的环境本身就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与佛教清静脱俗,向往彼岸佛国净土的主张相合拍。...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2592088339.html
  • 圣严法师答:学佛是否必须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

    从佛经里面所见到的佛国净土,例如:西方的弥陀净土以及《华严经》的弥勒楼阁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见的诸大菩萨的宫殿,都是金碧辉煌,极庄严之能事,那也就是大福德者,福德与他们的生活同在,而以他们财富表现出来...

    圣严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6133394781.html
  • 莲师与现代佛弟子(上)

    打破南传佛教的想法与观念,因为南传佛弟子与原始佛教的阿含派行者,总认为除了释迦牟尼佛及其佛土以外,绝对没有他方佛国净土,或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的存在。然而,就连现今的天文学家与科学家,也不敢否定在浩瀚数以...年不在人间弘法,且佛更曾经运用神足通带阿难尊者,前往天界等异次元时空弘法。故北传的大乘佛弟子,与金刚乘弟子,在其一生的修佛过程中,都有许多佛菩萨相伴与护念、加持,寿终更有无量无边的佛国净土可以往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2544590.html
  • 佛教的环保理念及其实践

    不浪费粮食。让节约的思想深入人心,落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众生的理想环境在佛教中称为佛国净土。《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众生的国土,就是菩萨的佛国土,菩萨为了教化众生,就必须把众生的国土改变成佛国净土。这种佛国净土不在遥远的彼岸,就在众生所居住的“秽土”中实现,这里虽然是&...

    清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0551639.html
  • 汪志强、李合春:佛教净土思想与和谐社会

    人与人之间团结、和睦、和谐的关系。这些正相应于“法治的”、“公平的”、有共同理想目标的、“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这样的和谐社会十分类似于众多佛教徒一直以来都向往和追究的最终归宿——佛国净土。   在佛教里,存在着许多佛国净土,所谓“十方世界皆有净土”,其中著名的有东方药师佛的净琉璃世界、阿佛的妙喜世界、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华严世界和弥勒菩萨的兜率天净土及未来世界净土。这些净土...

    汪志强、李合春 (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四川省成都市道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0273164.html